從小職員跳成小主管
- 上上篇 <在高科技公司搞Finance >
- 上篇<最有效零用錢獎勵機制?>
在前兩篇裡簡單提到一些關於小職員(aka 我本人)看大公司的心境,今天來聊一下一般上班族想要爭取到的「主管」職位與一直以來被灌輸的觀念。
首先,似乎常理來看能管人的總是比被管的人錢賺得多、權力大得多,甚至給人一種只要會講話、會攀附的人就可以開始管人,真才實學反而沒那麼重要。家長們為了確定小孩以後都可以往上竄升不惜每個暑假送到各種Leadership Summit去…。先不論對錯,我認為所有人最後都在中間浮沉、上有人管、下也管人,因此要在職場上混得好,一定兩方面都要會。
超想當老闆的心理會導致哪些有趣的現象?就讓我把公司的奇聞軼事介紹一下:
去年年初我們財務部門大力改革,認為組職結構太過階級化,於是大刀闊斧把兩層中間的初階、中階主管撤掉,權力回收到資深主管手上。於是本來底下有4~5個員工的Manager突然變成俗稱的IC (Independent Contributor),又要開始回頭做資料分析之類的工作。本來底下有4~5個主管的Controller/Senior Manager突然有10~15個資歷參差不齊的員工要管,不但沒時間培育下面的人,基本上也不願意再回頭做基礎層面的工作。
具體來說有多誇張?如果一般工程師在Org chart 裡面要爬7–10層才能到CEO,財務那邊平到有一陣子我到CEO只差…兩層。
有幾個跟我年紀接近的同事就開始搞笑似的扮演起資深老闆的形象。某天坐我附近的J同事突然跟我說要跟我討論一件事,說到他辦公室討論(註:Intel沒有人有辦公室,就連CEO、CFO都坐在一般的Cubicle裡),我正納悶著他就站起來用很似笑非笑的眼神比自己的Cube說他太重要了不能遷就的來找我說話。
這種現象一路燃燒到我老闆,他站起來就可以跟我說話卻常常以美式幽默叫我繞到他的「Corner Office」跟我講一些完全不是秘密的秘密,裝神秘。(註2:辦公室沒什麼隱私,有時候刻意壓低音量,反而很多人越想知道你在說什麼- 標準的辦公室八卦)(註3:我老闆以前曾經在迪士尼上班十年,所以想必血液裡流著演員般的戲劇精神)
之前在<在高科技公司搞Finance>提到的Rotation Program只會讓人人想稱王的心情更加劇。原因無他,因為同屆畢業的其他同學做個3–5年各個都是個Manager,以現況來說我可能至少要8–10年才能開始真正管人。相比之下,我們的頭銜、實際經驗就開始落後同輩的人。於是,個個資深主管為了要確保底下員工素質是最好的,往往就拿出某某Lead(的頭銜來釣員工,希望他們來團隊應徵。以我們Team上來說,每個頭銜都是Lead,即便一個人都管不著。非常的幽默。
比較積極的人還是可以找到機會去帶領一個團隊。好比說當一個Working Group的召集人,可以訓練組織團隊、籌劃會議、做決策、與上級溝通等事情的能力。雖然瑣事很多,但是無形之中還是鍛鍊得出待人處事的一些特質。有好有壞的地方在於,Team Members得自願團隊才走得下去,沒辦法進行Performance Management,也就是一般主管可以行使的Fire/Hire權力。